1. 概念
5g的實現確實需要芯片、基站的硬件支持,并掌握通訊碼的技術標準,但想實現未來"物聯網"要求下的"云場景",5g尚只是一個軀殼。
讓"終端"真正成為終端的,是地址。
我國已在2017年制定了IPV6地址系統的推廣計劃,預計在2025年成為該體系的第一應用大國,給每一臺網絡終端和域名獨一無二的地址,以真正實現"萬物互聯",同時打破美國在ipv4時代長達40年的網絡霸權。
目前,ipv6在我國的一線及部分新一線城市均有快速鋪開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和成都分別部署了一臺主根服務器和三臺輔根服務器,然而在向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工作推進得尚為緩慢,大部分民用路由不支持獨立的ipv6連接。
因此在我們為5g的到來興奮之前,先冷靜下來,拿出手機,檢測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是否開通了ipv6接入服務。
在百度搜索欄輸入"ipv6",點擊找到"ipv6測試",進入。
結果如下,我這個分數意味著本地尚無條件發展出物聯網,不管網速多快。
從測試項目也能看出,所有和ipv6服務的單獨連接均告無效。
沒有ipv6,5g最多只能讓你下電影、玩游戲更快,而提供國家經濟新動能的物聯網就仍是空談。到2025年,會否出現一線城市與其它城市的"數字鴻溝",將取決于我們今后4年在ipv6普及領域的"數字脫貧"決戰成果。
2. 心理適應
一直以來,人們的心理發展速度就與技術進步速度不符,面對新世界仍用落后的思維模式應對,導致不是成為舊朝遺老,就是追逐泡沫,技術紅利不一定享受的到,反而被割了韭菜。
事實上,“理性”的判斷力才永遠是搭上時代列車最有效的車票。
5g是趨勢,但真正搭上這輛車需要用自己懂的方式。一個“風口”是否與自己有關,取決于能否用有可靠證據支撐,且可親身實操的手段去驗證,分析其轉為大規模民用的技術與市場邏輯。未見落地的概念和只存在于實驗室的創新都是"偽熱點"。
如果你找不到這種驗證方法,就不必去碰所謂"熱點",不要因冒進而將自己陷入困境。投資、選專業皆是如此。
如此,諸如什么"納米電視"、"量子閱讀"的智商稅伎倆就昭然若揭了,既然要讓民眾花真金白銀去用,民眾就有權利弄懂它到底在干什么。
判斷一個新事物,基本標準是"可證偽",那種只讓你"信則靈"的"保健品"套路都在剝奪你理性的權利。只有理性才能讓你抓住真正的風口,獲得命運的獎賞。